媒体聚焦
首页
>qt电子游戏>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专访我校知名校友:戴金星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开创煤成气地质理论——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新路(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②)

作者:网络中心  来源:qt电子游戏  发布日期:2024-08-28 浏览次数: 

戴金星在翻阅资料。本报记者 王 洲摄

人物小传

戴金星,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天然气研究和勘探工作,提出“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理论,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主持研究的“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大雨中赶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时,戴金星办公室的灯已经亮了。退休多年,年近鲐背的他工作起来依旧风雨无阻。“向生命争取可贡献的时间”,戴金星喜欢用这句话自勉。

办公室的书柜里,由他领衔编著的3套“大部头”很显眼:《qt电子官网平台》(2003年)、《qt电子游戏》(2014年)、《qt电子游戏》(2024年)。戴金星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始终如一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拓展,开创了煤成气地质理论,为我国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走入地质的世界——“干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现在,戴金星依旧几乎每天都会早早到办公室工作。谈到这个习惯,他说:“干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谈不上辛苦。”

对地质的热爱始于少年时。小学一次地理劳作课上,戴金星用石膏板制作的全国煤矿和铁矿分布图赢得老师称赞。“这次表扬是对我很大的鼓舞,我至今记忆犹新。”戴金星说,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对地质科学逐渐产生了兴趣。

投身地质科学,既是兴趣使然,也蕴含着一名青年的报国之志。上世纪50年代,正值国家大规模建设时期,急需各类矿产资源。还在读高中的戴金星广泛涉猎地质科普读物,思考地质领域的问题,还在班级活动中特意组织大家合唱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的《qt电子游戏》。时至今日,戴金星依然清晰记得每一句歌词:“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1956年,戴金星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攻读大地构造专业,正式开启了“地质人生”。戴金星说,当年高中全班有8名同学报考了地质专业,大家相互激励,后来基本上都从事地质方面的科研与教学。

大学期间,戴金星修习的18门地质课程中有16门成绩为优。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到一线去实践。穿行茅草地,脸和手被叶片割得伤痕累累;在山间找矿,遭遇野生动物的侵扰……这段在福建建瓯、邵武山区找矿、画图的经历,让他真切感受到地质工作的艰苦。艰苦但不觉苦,戴金星说,能够将个人热爱与国家需要紧密连接是一种幸福,“我们刚好赶上了!”

拓宽找气的路径——“科研有的时候也需要另辟蹊径,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1998年起,戴金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20多年积累下的55本日记,摞起来足有1.5米高。“内容比较杂,有每天的流水账,有报刊剪摘,有论文数据……”戴金星边说边给记者递过一本。

打开日记本,扉页上,一笔一画写着“勤作、勤读、勤思、勤创”8个大字,这是戴金星的信条,也是他不断找准赛道、探出新路的“钥匙”。

1961年,大学期间从没学习过石油领域相关课程的戴金星被分配到当时的石油工业部科学研究院,不久后又被安排到江汉油田锻炼。巨大的专业跨度让戴金星压力很大。“面对困难,我从书本里寻找答案。在江汉油田的10年里,我几乎把油田图书馆里油气专业的书籍全都看了一遍。”戴金星说。

通过阅读,戴金星逐渐认识到,因为石油产量高,各国都很重视石油勘探开发,而对天然气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我们应该尝试天然气这个新赛道。”随后,戴金星投身天然气研究。在天然气领域,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还是“油型气”,认为只有在湖相地层、海相地层中才能找到油气。“科研有的时候也需要另辟蹊径,可能会有意外收获。”结合实际情况,戴金星创造性地提出煤系成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的思路。经过详细的调查论证和反复思考,1979年,戴金星发表了《qt电子官网平台》一文。煤成气理论的诞生,打破油型气“一元论”的束缚,实现我国天然气勘探理论由“一元论”向“二元论”的转变,推动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加速发展。

在戴金星看来,“四勤”之中,“勤作”是基础,“要在实践中找证据”。云南怒江刺骨的雪山融水中,海南兴隆农场80多摄氏度的温泉旁,都留下戴金星取样的身影……多年来,他与同事、学生走遍大江南北,共采集了油气田气、瓦斯气、生物气、幔源气等3000多个气样,积累了8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氦同位素数据,为我国探索天然气成因和富集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时至今日,戴金星依然笔耕不辍,不会使用电脑的他,一字一句、一图一表都是自己慢慢写下的。

甘做学生攀登的梯子——“把这份为人师表的精神传承下去”

科学之路,奋力攀登;杏坛之园,桃李芬芳。多年来,戴金星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55人。“当年我的老师引导我、鼓励我走上地质科学的道路,我也要把这份为人师表的精神传承下去,尽我所学、尽我所能做学生攀登科技高峰的‘梯子’。”戴金星说。

如今,戴金星不仅带领学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还坚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研讨活动。“研讨中,戴老师会询问我们的科研进展,也会为大家答疑释惑,指导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戴金星的学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大洋基地主任丁巍伟说。

“过一天要有一天的贡献。”戴金星常这样说。除了在科研领域不断攀登,戴金星也在不断播撒科学的种子。他向母校南京大学捐赠400万元,用于支持地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百万元奖金后,他把一半捐赠给四川巴中革命老区设立助学金,一半捐赠给母校qt电子游戏……

最近一段时间,戴金星的日程表上有了新的科普工作计划。“我想把地质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让他们感受地质科学的奇妙,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戴金星说。

(实习生艾克旦·买买提依明参与采写)

■记者手记

使命感绘就科学家精神底色

少年时立大志,求上进;壮年时换赛道,访山川;退休后笔耕不辍,培养后辈……一路走来,戴金星探寻的是天然气,展现的是使命感。

年近90岁,依然精神矍铄,依然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甘为神州争气者,欣作赤县探气人”,从戴金星喜爱的一副对联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使命感。这也是他年近90岁,依然能迅速从书柜里定位到所需研究资料的原因所在。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种使命感,学界的发展离不开这种使命感。不怕苦不怕累,只怕工作不到位。使命感是科学家的本色,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也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qt电子游戏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qt电子游戏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来源:温州二高网”。
② 非本站原创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